(1)出窯熟料溫度高(>180℃)。熱量通過動顎傳遞到偏心軸上,使軸承溫度升高(> looc),遠遠超出70℃極限溫度要求,導致加入軸承中的二硫化鉬鋰基潤滑脂溶化后流出,降低了潤滑作用,因而軸承被磨損。
(2)軸承部位雖然有迷宮密封,但由于高溫使潤滑脂溶蝕而受到磨損,降低了密封性能,粉塵不可避免地進入到軸承中,導致轉動阻力增加,甚至軸被卡死等故障。
對此,我們在2008年12月對其實施了技術改造,技改前后的結構示意圖見圖1。技改過程及其具體方法如下:
(1)先將一段長100mm、內徑與原潤滑脂注入孔徑相同的鋼管焊接在原注油管口上,將其加長。
(2)緊貼偏心軸外殼后半周并沿動顎筋板向下至筋板底部,采用5mm厚鋼板焊接一個形如“問號”的連通水箱,將偏心軸外殼后半周和動顎筋板包裹起來(見圖中19),其水箱體寬度稍小于軸的長度和活動顆板寬度,以不影響動顎部前后擺動為宜。偏心軸部分水箱注水層平均厚度為50mm,筋板部水箱厚度約等于筋板的寬度。水箱設有上端出水口與下端進水口,在水泵作用下,水在箱體內形成自下而上流動,出水流人冷卻池,冷卻后又泵入水箱,形成循環水路,通過水冷卻動顎降低軸承溫度。經過技改后,該機連續運行四個月以來效果明顯,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在料溫>180℃條件下,偏心軸承溫度已由技改前100℃以上降至30℃以下。
(2)偏心軸溫度降低后,大幅度減輕了潤滑脂溶蝕,其日平均消耗量已由技改前4kg(費用相當于120元,d)降至0.5kg(費用相當于15元/d),僅此一項,每天節資105元,年累計節資3.6萬元左右。
(3)軸承的潤滑得到改善,使該機效率得到了充分發揮。技改前,平均每月最少需要更換兩次軸承,維修量大,占用時間多,運轉率降低3.5%;且費用較高(每月更換軸承平均需要8400元,年累計平均需9.24萬元左右)。技改后,實現了軸承檢修為“零小時”的突破,軸承消耗費用預計年可節資近0.2萬元左右(含檢修工時費用等)。
(4)該機運轉率提高后,為窯安全運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窯月平均運轉率已由技改前的91.31%提高到95.18%,在四個月中實現增產熟料318t,增加產值9.56萬元。
(5)窯的運轉率提高后,不僅為窯連續運行和熱工制度穩定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也促進了熟料質量明顯提高。熟料28d抗折,壓力學性能由技改前平均6.4/39.50MPa提高到7.1/43.30M Pa,其抗壓強度提高率為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