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國畜牧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著隱憂。主要問題之一就是畜牧業未能擺脫對糧食的過分依賴。而我國人均占有糧食不足400kg,距世界公認的糧食過關標準500kg相差甚遠,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大。顯然對我國而言,僅僅依靠糧食生產飼料來發展畜牧業這條路是行不通的。據統計資料顯示,20多年來,我國飼料用糧持續增加,飼料糧占糧食總產量的比例已從1978年的15%提高到2004年的38%,這期間,糧食總產量年遞增速度為1.7%,而飼料糧需求速度卻達到5.5%。隨著畜牧業的不斷發展,今后飼料糧總需求量還將會不斷增加,在糧食總產量中所占的比重將進一步提高,飼料糧的缺口將相應增大。因此,為了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必須走節糧型畜牧業之路。近年來隨著畜牧業的發展,我國的飼料產業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其中秸稈飼料的生產與加工越來越受到重視。從發展趨勢上看,農作物秸稈將成為畜牧業的主要支撐。大力發展秸稈養畜不僅是實行農牧結合,推動糧食生產和畜牧業同步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護生態,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從1992年國家開始實施秸稈養畜示范基地建設以來,我國很多地區開始大力發展秸稈養畜,目前己取得顯著成效。到2004年,全國秸稈養畜示范縣已發展到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85個縣,其中,秸稈養牛示范縣323個,秸稈養羊示范縣162個,2002-2004年還建設了10個秸稈養畜示范區。2003年,全國牛肉產量達到630.4萬t,羊肉357-2萬t,分別是1997年的1.43倍和1.68倍,2003年全國牛羊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達14. 3%,比1997年的12. 4%又增加了1.9個百分點。據統計,323個秸稈養牛示范縣占全國總縣數的11. 3%,162個秸稈養羊示范縣占全國總縣數的5. 7%,其牛羊肉產量已占全國牛羊肉總產量的40%左右,2006年,增長趨勢有所趨緩,但奶牛頭數依然增加了150萬頭。
農作物秸稈可以經過秸稈顆粒機壓制成生物質顆粒飼料給牲畜食用。

秸稈是一種潛在的粗飼料資源,其干物質組成中高達80%為多聚糖。據測定,秸稈飼料的總能接近17MJ/kg,與單位質量糧食的總能基本相同,只是能量貯存的形式不同,谷物以淀粉為主,秸稈以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為主要成分。對反芻動物來說,其腸道內的微生物能利用酶將纖維素、半纖維素分解為乙酸、丙酸、丁酸等揮發性脂肪酸,為其提供60%~70%的能量及體內合成蛋白質的碳架,因此,在反芻牲畜的飼料來源中,秸稈類粗飼料占相當重要的地位。同時,農作物秸稈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和其它微量礦物質元素。
由于秸稈類粗飼料質地粗硬、咀嚼費力、適口性差、粗蛋白含量少、消化率低、食入量不高,其代謝能的利用率也較差。因此,應對其進行合理加工處理提高其利用價值,這就為秸稈加工機械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我國秸稈加工機械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主要有鍘草機、粉碎機等機型。鍘草機是把秸稈切成段狀,來滿足喂飼需求,但對于較粗、較長的段,特別是莖節處,在加工時,切的不夠碎,用這些喂牲畜,往往會發生食道梗塞。則牲畜的適口性差,而造成采食率低,所以形成很大的浪費。而粉碎機則是把飼草加工成粉狀,粉碎后,加大了反芻動物瘤胃內微生物與草的接觸面積,有利于降解發酵,從而提高秸稈消化利用率。但應注意秸稈不易加工的過碎。而有些設備則加工的過細,家畜咀嚼不完全,唾液不能充分混勻,馬易發生疝痛,牛、羊則易引起反芻停滯,不利于反芻,對反芻動物有一定影響。同時飼料過細又加快了它通過瘤胃的速度,使其在瘤胃停留時間縮短,發酵不完全,則達不到吸收的目的。從消化率、咀嚼活動、采食率和生產特性不同角度看,反芻動物對飼草料加工的要求是:1)加工后粗飼料的適口性應改善,以提高采食率:
2)粗飼料(尤其是粗纖維為主的秸稈飼料)不宜加工過碎;3)青貯飼料的草段以破碎為好,對于牛3~4cm,綿羊以1.5~2. 5cm為宜。
目前,用于秸稈加工的機具和設備,主要有鍘草機、粉碎機、揉碎機等。其中揉碎機對于改善秸稈加工質量、提高喂飼效果和秸稈利用率具有明顯作用,是近些年來使用較多的秸稈加工機具之一,也是目前大力推廣秸稈養畜的優良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