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處理,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推進全省農村面貌改造提升需要重點抓好的15項工作之一。“除還田、青貯外,我省農村大量秸稈或堆積影響環境,或直接點燃污染空氣,成為一大‘公害’。”省科技廳農村處處長耿艷樓表示,生物質顆粒燃料是“變害為寶”的有效技術路徑,省科技廳將對這一技術提供專項支持。
“包括棉花、玉米、小麥秸稈在內的多種農副產品廢棄物都可在村內生產為壓縮型生物質顆粒燃料。”該技術領軍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石元春介紹,
使用生物質顆粒燃料可比燒煤年戶均減支1600元以上。生物質顆粒燃料氣體排放中每立方米煙塵量為46毫克,而煤炭為510毫克,減排近91%;生物質顆粒燃料氣體排放中每立方米二氧化硫量為33.6毫克,煤炭為1280毫克,減排超過97%,表現出很高的經濟和環保效益。
“秸稈更像是生長在耕地上的礦山,生物質顆粒燃料大有可為。”石元春拿王莊村為例說,“村里一年可生產1500噸生物質顆粒燃料,滿足自需后,還剩下1000噸可對外出售,輸送到城市中的生物質顆粒燃料鍋爐中去。”石元春介紹,目前長春等地生物質顆粒燃料供熱面積已超過百萬平方米。“村莊里的‘小工廠’最終將走向能源販賣的‘大產業’。我們正在曲周推進這一設想,用秸稈替代60%或更高比例燃煤,曲周有望在幾年內成為國內首個‘告別煤炭’的縣。”
根據我省2012年玉米、小麥和棉花的種植面積和谷草比,石元春率領的團隊估算出了我省年秸稈總量為4881萬噸左右。“其中45%的秸稈可制作燃料。也就是說,全省每年可以得到2000萬噸以上的生物質顆粒燃料。”石元春表示,按照獲得的熱量計算,完全可以替代1400萬噸標準煤。
轉載請注明:河南省富通新能源生物質顆粒燃料http://www.jiankongpf.cn/swzrlslkl/